0成本4小时破百万PV,揭秘小程序流量的躺赚玩法

2018年10月20日22:27:570成本4小时破百万PV,揭秘小程序流量的躺赚玩法已关闭评论 11,910 views

不管是在微信生态还是阿里、百度,小程序的分量越来越重要了。今天我们主讲微信小程序。

01

微信指数+搜索:躺着的巨大流量入口

一般取名字的时候要让用户一看名字就知道你是干嘛的。在这里提供一个取巧的方法,让你躺赚流量:先根据产品功能、场景先选几个用户熟悉的高频关键词,在“微信指数”里对比一下这几个关键字,对比一下自然搜索的热度高低。

之前圣诞帽小程序火了之后,躺着来了3000万流量,旅行青蛙火了之后,很多小程序注册了旅行青蛙这个关键词,躺着来了几百万的流量。

02

2小时过审的小窍门

因为小程序的审核是外包出去的,每一家审核严格程度不一样。如果审核被拒,可以多尝试几个账号多试几次不同的类目,提高审核通过率(先查一下同行在什么类目,选择该类目的通过率比较高)。或1.0版本比较简单、1.1版本再迭代功能上线。很多人兴致冲冲得把小程序做得十全十美,结果发现审核过不了

我们发现“工具”、“在线教育”、“健康管理”冷门类目都是比较容易通过的。如果你的小程序,在前面3次通过得非常快,后面你提交审核,也会非常得快。

有时候会因为植入的引导分享按钮过多,被机器监测到相关“分享好友”的关键词,导致审核不通过。

需要先把这些按钮、页面都隐藏起来,通过审核了,再开放出来。当然这种小技巧如果用在业务形态完全不一样、或强制分享,一旦被人举报了也会被封掉。

另外小程序的官方社区非常专业,我们遇到任何问题(审核加速、被封解封),在社区发帖提问,基本都有管理回复帮我们解决,微信这一点还是非常赞的。

03

“防封”的5个设计

做“裂变”最担心的就是被封,做H5还好,可以通过多备几个域名跳转降低损失,但如果小程序的转发功能被封,就会直接影响到全部。

这里分享三点所谓“防封”的小建议(防了还是被封也别怨方法没用):

Tips1

很多人看到拼多多等公司在做裂变活动,然后自己就去抄,发现自己很快就被封了,然后就怪腾讯偏袒。完全没有搞清楚、很多小程序做裂变获取流量是为了让业务在小程序更好得流转、对应小程序的生态向上发展。(简单得说就是人家在做产品)

而我们很多人做小程序裂变,就是褥微信羊毛、想把流量导出到公众号、微信群,本质上是在破坏小程序生态,不封你封谁?

如果你的产品本身就非常有价值,就算被人举报误封了,在社区申诉,官方也会帮你解封。

所以如果只是想做裂变抢流量,那就把小程序当做一个“工具”,一上来就注册好几个矩阵,同时去推广、分摊流量控制风险,在裂变过程中及时把用户倒流到微信群、公众号,被封了再上。

Tips2

要让用户有得选。比如:用户签到获得了10元,弹窗只有1个转发按钮,文案提示必须得转发才能提现10元(这就是强制分享,必封无疑)。如果用户签到获得5元,弹窗有2个转发按钮,文案提示立即提现5元or转发可翻倍获得10元(这就是诱导分享,可封可不封)。例如:奖励用户开红包,每隔3小时可以领1个红包,如果不想等,转发可以缩短等待时间。

Tips3

带参数的二维码(几万级用户访问)是调用接口,如果页面不涉及到个性化(每个用户的二维码对应的结果页面是不一样的),那么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常规的二维码,可以承载更多的流量(百万级用户访问)。

另外还有一招因为很多正常的用户是不会截屏的, 截屏的一般是“同行”做运营的,所以监测到有用户使用了截屏,就把这个用户拉到黑名单,当Ta访问小程序时显示:程序正在更新,暂时无法使用。当然这个只能防得了一时。

04

案例分析

趣拍卖:0成本4小时破百万页面浏览量(pv)

这个小程序是在今年4月底做的,这个产品主要玩法是:拍卖你的晚餐、拍卖你的时间

在社交网络中,每个人都是“空虚寂寞冷”的状态,但又不能经常在朋友圈无病呻吟,所以需要“社交介质”。

比如你想别人约你/想找个人一起吃饭,你直接发朋友圈“谁有空和我一起吃饭”,会显得你太寂寞。

但你发一个“拍卖和你一起吃饭的机会”、很有趣得展示自己的社交的需求,越多人拍你,代表着你越受大家欢迎,虚荣心越得到满足。

用户路径也非常单一

用户扫码:要么参与拍卖、要么发起拍卖(裂变)支付参与拍卖:要么发起拍卖(裂变)、要么关闭发起拍卖:要么选择拍卖晚饭、要么选择拍卖时间要么分享朋友圈(裂变)、要么分享微信群(裂变)

我每次设计完产品玩法后,都会梳理一下用户路径,看每一个环节的页面,是否可以加入“裂变”的引导。

如果某个环节的页面,用户选择太多,宁愿砍掉,也不要在裂变的主路径分流。

为什么这么做呢?因为这是“中心化流量的高效分发”、“用户裂变的单一性原则”的差异,身边很多做小程序的朋友都在产品的设计上踩到这个坑:

中心化流量的高效分发:很多网站、APP产品的流量是购买来的,有非常高的成本,所以一个用户进来,需要尽可能得罗列“选择”、用户如果不喜欢A、还可以选B、选C、选D,追求流量的高效、多次利用。

用户裂变的单一性原则:页面简洁、路径单一,让用户在每一个页面都尽可能只有一个选择,这个选择就是“裂变”,引导用户去分享。因为我的流量并不是买来的,而是靠裂变来的,这也是小程序最大的红利,让创业公司的获客成本几乎为0。

所以你去体验拼多多和其他公司的拼团,会发现拼多多的拼团在第一屏只会放一个按钮,只有你往下滑才会出现其他的优惠商品展示。其他的拼团则在第一屏都会让用户有很多种选择。

所以如果你不是财大气粗,那么第一个产品建议最好是“裂变”型产品,如果你的用户已经在社群、公众号、线下场景有沉淀,才着重设计流量的高效分发。

运营和产品本质上都是在做“乘法”,一个想法到落地产品,其中每一个页面做到60分还是90,得出来的结果是天差地别的。

产品的打磨需要注入感情,每一个产品页面,你都需要凝视Ta思考,当用户面对这个页面时,Ta的视觉浏览习惯,从左到右、从上到下的视觉路径中,你希望Ta注意的,是否能如愿?Ta为什么要点击这个按钮?按钮背后有什么“诱饵”吸引Ta去点击?

例如我们总结的朋友圈裂变海报6要素,其中最重要的2点就是:

1.主标题的字一定要大。大到要让用户在刷朋友圈的时候,不用点开大图就知道你这张图在讲什么,因为大家在刷朋友圈的时候,图是缩略状态,如果主标题不吸睛,用户是不会点击查看大图。

2.信任建设。用户传播的专属海报上都有“用户头像”、“用户昵称”,因为这样子可以把“该用户”的信用值传递给这张海报做背书(就好像你在朋友圈看到大咖发的链接、图片都会格外重视阅读)。朋友圈的新用户点开大图,一眼看到有自己熟悉的朋友头像,能快速建立信任。

这个产品的引爆是在互联网新媒体圈层(也是符合“易裂变人群特征”)。周四下午18:00,下班刷朋友圈高峰期,找了30多位新媒体行业kol发朋友圈,“行业人群的密集性+kol 效应”很快在小圈子里形成刷屏效果,没有再做其他推广动作,依靠用户自传播,到晚上22:00,4小时就破百万人次访问。